livcom新闻中心

 

 

把国际的绿色宜居标准引入大连 专访国际花园社区竞赛中国赛区组委会秘书长李响 -- (大连日报)
http://www.livcom.org        本站记者  发布于  2009-06-18

 

      把国际的绿色
      宜居标准引入大连
 
      专访国际花园社区竞赛中国赛区组委会秘书长李响 

      本报记者 冀雪梅

 

      作为国际花园社区竞赛组委会的负责人,李响秘书长在大连的行程可谓马不停蹄,组织推介会、参观大连城市和社区……。在忙碌的会议间歇,记者采访到了他——

      记者: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各类级别和名目的大赛众多,就连国际级别的赛事也不乏少数,有的开发企业拿奖拿到“手软”,不少购房者也听奖听到“麻木”。但是,国际花园社区竞赛能连续举办了12届,仍然受到国内乃至国际的开发企业这样的追捧,它究竟和一般的行业赛事有何不同?

      李响:国际花园社区竞赛活动(“The LivCom Awards”)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大赛,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涉及城市与社区人居环境管理、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更是目前世界城市建设与社区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竞赛活动自1997年起已成功举办12届。

      2001年,国际公园协会在深圳住博会上首度开展“花园社区”竞赛活动后,2004年国际公园协会试验性在全球范围推出“国际花园社区”竞赛活动,取得极大成功。2008年,国际花园社区竞赛再度升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7年11月26日与LivCom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将LivCom竞赛上升至联合国环境署平行合作单元,双方正式确定:从2008年开始,国际花园社区竞赛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公园协会联合举办,并直接发动全球城市与社区全面参赛。

      国际花园社区竞赛与一般行业赛事,最大的不同是竞赛早已超越了“奖项”的意义,而更加强调学习和交流的目的,竞赛是一个动态的评比过程,竞赛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怎样去做,参赛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到创建最佳居住环境的最有益的实践经验和范本,因此许多企业连续几年不同项目甚至同一个项目参与竞赛,最多的企业连续4年参与竞赛,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记者:和北京、上海、深圳等房地产行业发达的一线城市相比,大连的开发企业似乎对于“联合国”级别的大奖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对于参赛的信心不足。

      李响:其实,这是个正常的现象,历经了多届的国际花园社区竞赛后,“信心不足”是许多国内开发企业在参与国际赛事之初的普遍表现,即使如北京、上海、深圳的全国知名的开发企业在参赛之初也是特别的心虚。但最值得称道的是,我们的开发企业的学习精神和能力特别的强,通过竞赛的国际平台,开发企业的心态和视野变得开阔,国内开发企业也渐渐树立信心。尤其是近几年,不少企业参赛伊始就奔着“金奖”的最高目标,显示了充分的自信。

      “不要过分仰视国际”,这应该是每个国内企业的参赛心态。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开发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年来,花园社区竞赛的总榜单上,就有三分之一是中国企业的名字,这充分表明中国开发企业前进的步伐和成绩也是国际评委认可的,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树立参赛的信心。

      再者,国际花园社区竞赛学习的意义远远大于获奖的目的。经过国际平台和标准的历练,对企业改变现有开发思路,提升开发水平都是很大的触动。而且,今年竞赛的主题确定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城市运营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截止到目前,全球已有300多个社区报名参赛,数量创历史最高。

      记者:在许多开发企业甚至老百姓的观念中,联合国的大奖就应该是“豪宅”项目的专利,竞赛的标准也是高档项目的标准,普通的社区是不是无法参赛?

      李响:联合国大奖就是“豪宅”项目的专利,对于这样的误读和误解一定要纠正。国际花园社区竞赛绝对不是评选“豪宅”。组委会用“一个标准、一场运动、一种模式、一个奖项”来定义国际花园社区竞赛。与一般数据类的教条竞赛准则不同的是,国际花园社区竞赛没有细节的硬指标,强调的是社区运营的模式和范例的推广意义,强调的是企业如何去做,以及公众的参与热情,不追求结果,只强调过程,关注人的生活和细节,突显个性化的设计。

      目前,在“绿色奥斯卡”的国际榜单上,东北区还没有一个企业能获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也和东北近些年来迅速崛起的房地产行业不相匹配。而通过几天来对大连城市以及大连代表性社区的走访,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连城市以及社区对绿色环境、宜居人居的追求,而且不少社区也充分具备了冲击国际大奖的实力。在组委会的眼中,我们充分看好大连社区的冲金实力,也期望能有更多的大连企业报名参赛,代表东三省实现“绿色奥斯卡”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