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石接受本報獨家採訪
 王石題字,向本報讀者問好
 王石的題字
本報記者 青松 本周,在由《中文先驅報》和佳粹會展聯合主辦、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協辦的「國際生態花園城市與社區發展論壇」上,有著中國地產界「教父」之稱的萬科集團主席王石無疑成為最耀眼的明星。這位中國最大住宅開發企業的領軍人物被《紐約時報》稱為「58歲的地產巨頭和探險家,堪比布蘭森爵士」;《時代雜誌》把他比喻為「中國的特朗普」;奧克蘭市市長班克斯在論壇致辭中,惟妙惟肖地描繪了一個「英雄人物」如何「出現在北京的一個商場」——而現在,這個「英雄」來到了奧克蘭。 論壇期間,就「關注全球氣候變暖與地產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等熱點問題,王石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採訪。 記者:您自己如何看待「中國地產教父」的稱謂? 王石:「教父」的稱呼,我不認同,也實在不敢當。 萬科自1988年進入房地產,目前已走過了21年。對西方成熟國家的地產企業而言,21年不算什麼,但在中國——25年前幾乎還沒有私人物業。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場,萬科經過多年的努力,已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但我們的定位與發展方向比較「窄」,比較專門化——就是住宅發展商。 實事求是地說,萬科的規模是做出來了,但效率、品質,包括生態保護等方面,和發達國家——包括新西蘭相比還有距離,絕對不能用「教父」之類的說法。 記者:是什麼吸引您參加本次論壇?您希望從論壇上收穫什麼? 王石:在一次國際花園論壇活動中,萬科是2007年的獲獎者;2008年,新西蘭的一個城市也獲此殊榮,作為相鄰兩屆的獲獎者,萬科和新西蘭、和論壇活動結下了某種機緣,所以,作為「中城聯盟」的一員,很高興參加本次論壇。 當然,最主要原因的還在於:在生態城市、環保節能、保護氣候等各方面,新西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我希望通過本次論壇活動,獲得這方面的信息。 新西蘭,我來過很多次,但以前來更多的還是登山與滑雪,相信今後可以在和新西蘭同行的交流上會有更多機會。 記者:登山、滑翔、跳傘、滑雪、皮划艇等,純屬您的個人愛好,還是萬科企業宣傳的一部分? 王石:這要分兩個階段:2 0 0 8 年前,這些活動主要都是個人愛好。我是一個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的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 2008年以後,為了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萬科館」的開展,我最近的一些活動的確是圍繞著「關注全球氣候變暖」的主題進行。應該說,是個人愛好與公司的形象宣傳、品牌發展相結合。 我計劃用3年時間,以我個人的親歷親聞,通過攝像鏡頭的全程跟蹤,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在發展中不得不現實面對的課題,也是每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記者:萬科如何處理「利潤導向」與「環保投入」的平衡與矛盾? 王石: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嚴格來講與經濟週期無關。注重生態、保護氣候、強調品質,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責任。如果在萬科的帶動下,至2012年,中國有10%的地產企業推動工業化生產方式,那麼,可以節約150萬戶家庭1年的用電量;6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水量;3萬戶住宅混凝土使用量;6000公頃森林。這筆帳,不是小賬,每一位地產企業家有責任算算這筆帳。 的確,這涉及到成本的問題。但成本既是壓力,也是機遇。從小的方面說,開發商本身就應高度關注產品品質,取得差異性與競爭優勢,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從大的方面,也是對世界環境的社會責任。我始終覺得,首先還是一種觀念問題。 目前,全球經濟放緩,中國地產業也一樣,但我們正好也可以「慢」下來,不必急功近利,把提高效率、提升品質、注重環保等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記者:您會在新西蘭投資或合作嗎? 王石:萬科和新西蘭的合作是毫無疑問的,但直接來新西蘭投資可能性不大。因為新西蘭是個比較成熟的市場,而且,其住宅特點與萬科的並不一致。萬科如果走出去,更大的可能還是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印度、巴西等。 新西蘭素以「綠色」著稱,森林覆蓋率達29%,正是由於環境保護做得很好,氣候變化不顯著,這是非常吸引我的;新西蘭的住宅在環保、節能、輕鋼房屋結構、製造技術、綠色建築等方面有很多好經驗,相信萬科和新西蘭同行合作的機會和空間很大。 記者:請給自己也「挑挑刺」。 王石:我們目前的住宅開發走的主要還是「效仿路線」,借鑒國外成熟的一些模式;同時,發展中還是以規模效應為主,但建築的效率、環保、生態、節能等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下階段,萬科需要進一步實現從數量到品質的提升,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並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讓建築讚美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