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com新闻中心

 

 

国际花园城市:城市世纪的世界引擎。
http://www.livcom.org        本站记者  发布于  2005-09-09

    早在十年前,联合国伊斯坦布尔首脑会议上就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继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该会议审视了全球过去十年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所走过的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具体的环境发展目标,出席会议的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重申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庄严践诺。 

    2005年,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居日的的主题是“千年发展目标与城市”,这一主题旨在提醒全世界应该共同努力信守诺言,解决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加速过程中人居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 
城市承载着世界GDP的90%,全球人口的60%,自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发展也因此日新月异,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打造国际品牌城市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特大城市为龙头,形成有经济增长活力,产业结构向国际化方面接轨的产业群和城市群。2005年,北京市正式将建设“宜居城市”写进城市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我国城市2000年来数量已达663个,根据城市化率以每年9%速度增加的情况,预计2010年,我国设市城市将达1000个。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所言,人类历史中规模空前的中国城市化运动,影响了21世纪的进程,改变了世界面貌。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部分城市趋同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和地域特色;或者片面注重城市资产,而对经济,人口,生态等综合因素考虑较少,缺乏时代特色和全球眼光,没有品牌内涵,导致城市景观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在开发过程中对遗产保护不力,造成遗产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消失却不以为然,等等。凡此诸种短期行为的背后,无不折射出城市发展和人居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悖论,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失衡,地域性与世界性的困惑,建筑师,发展商,政府和业主关系不协调乃至制度安排上的缺陷,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城市层次的提升和竞争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花园城市(社区)活动,作为全球惟一涉及城市与社区环境管理,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不做城市与城市,社区与社区的横向对比,关注城市与社区的今昔对比,以全球城市与社区建设模式的最佳实践为经典示范,是对世界人居发展模式的全面升化和发展进程的推动,她所提出的“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境敏感实践”、“公众参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未来规划”等六项标准,无疑为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最好的指南,是推动我国城市立足全球视野,提升国际化竞争水平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