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com新闻中心

 

 

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松江 区区长孙建平畅谈“花园 松江 ”-- (新民晚报)
http://www.livcom.org        站长  发布于  2005-06-30


松江区区长孙建平

    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松江区区长孙建平畅谈“花园松江”  
    2005年6月,上海松江向国际组织申报参评“国际花园城市”。  
    松江区区长孙建平掷地有声:“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松江没有旁观者。”  

    □本报地产评论员陈隽岭金一铮郑嬿  

    激情、儒雅、思路清晰——这是孙建平区长给我们的总体印象。 

    上周六,刚刚参加完“上海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孙区长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侃侃而谈近2个小时,孙区长提得最多的是“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利益的和谐是关键,发展的和谐是前提。有人说松江百姓‘三生有幸’——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与其说这是一种对于现状的积极评价,不如说是反映了大家对于松江和谐发展的良好愿望,这也正是我们竭诚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关于松江参评“国际花园城市”,孙区长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参评不是目的,我们以创建国际花园城市为载体,凝聚全区之力,营造创建愿望得到尊重、创建活动得到支持、创建才能得到发挥、创建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评论员:2005年11月,松江将与全球100多座城市一道,角逐第9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殊荣。作为上海唯一获资格申报这个全球项目的城区,松江是如何想到在全球舞台上参与竞争的?  

    孙区长:说白了,就是松江凭什么与其他国际城市竞争。目前,松江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心城区以外城市化较高的地区。这一时期,我们牢牢抓住了三大历史机遇——  

   一是世界产品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松江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附加值较高的“世界工厂的车间”,大力引进世界先进制造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历史上,松江经济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时期。松江工业总产值从1954年的不到4000万元到1993年的100亿元,用了40年的时间;100亿元到2003年的1000亿元只用了10年时间。2004年工业总产值已达1540亿元,预计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只需要大约3年的时间。2003年全国19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松江出口加工区的出口总额占到了全部出口总额的52%以上。松江工业增加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工业成为带动松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为松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郊区发展的战略决策,以“三个集中”为基本思路,以建设松江新城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松江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关键问题上。首先是交通。连接中心城区和郊区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仅松江就投入30亿元。其次是医疗。今年年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建成使用,届时,松江就是上海中心城区以外第一个拥有三级甲等医院的地区。再次是商业。作为城市主要功能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还有教育。政府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致力于建设以松江大学园区为中心的知识城区。再就是环境建设。我们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发展先导性行业加以发展,大力进行绿化景观建设。在新城建设伊始就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先行;并结合旧城改造,想方设法扩大老城区绿化面积,致力于实现“人在景中、景在城中、适宜居住”的城市目标。  

    三是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机遇。上海申博成功以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理念被广泛认同。而松江就是要把世界各国对这个理念的思考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让先进的城市理念在松江转化为我们的创新实践,争取得以率先实现。我们希望在2010年,人们不仅可以在世博园区看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展示模型,还可以在松江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体现世博理念的示范型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在世界上的最高荣誉。我们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这一载体,促进松江与世界各城市在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建设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松江没有旁观者”  

    评论员:松江新城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你认为作为国际花园城市应该具有哪些必备素质?  

    孙区长:要成为国际花园城市,有一些条件是没选择的、是刚性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国际花园城市,至少要在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首先,城市绿化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包括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在具备一定“量”的基础上体现“质”,通过城市绿化景观的匠心独运,体现城市的独特品位。其次,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必须全民参与。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城建城管为大家、城建城管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建设和管理美好家园。要大力开展园林城市、园林村镇、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形式多样的认养、认建、认管活动,提高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可以这么说,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松江没有旁观者。第三,在松江这样的大都市郊区,要体现城乡和谐发展。城市的本质在于积聚人、财、物。只有各类生产要素的积聚,城市才可能产生集聚和增值效应,才有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才有科技、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来松江创业、学习、居住、旅游,从而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后,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要避免出现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松江人均占绿‘一间房’”  

    评论员:松江区政府一直在绿化方面比较重视,除了国际花园城市外,听说目前正在参加“全国绿化模范区”的评比;松江现在参与到全球性的花园城市的评比,应该说是相当自信的,我们想知道,这个自信来自哪里?  

    孙区长:“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松江此前获得的“国家园林城区”奖项不同,“国家园林城区”是由国家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评比。而“国家绿化模范城市”的授奖主体是国务院,全国有六七十个城市报名,松江区参评的初衷和“国际花园城市”一样。  

    在这方面,如果说我们比较自信的话,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大家共同关注环境与经济的问题,改善环境、发展经济,这本身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松江,环境也是综合竞争力。再一个,就是全民参与的热潮已经形成,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另外,按照“国际花园城市”的评选标准,松江的历届领导非常重视,多年来已经有了大量的投入,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这三方面给了我们强大的信心。  

    以城市绿化为例,松江区坚持把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城市绿地逐年增加。上海的人均绿化占地面积从过去的“一张报”发展到现在的“一张床”,并且正朝着“一间房”的方向发展,而目前的松江已经达到了人均占绿“一间房”的目标。松江对参选“国际花园城市”比较有自信心。  
“多元化建设国际花园城市”  

    评论员:松江这几年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有那些发展支持了国际花园城市的建设?  

    孙区长:国务院批准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从1995年开始建设,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功能开发阶段。深圳华侨城集团负责开发的综合性旅游娱乐项目即将启动建设,估计2008年局部开放,2010年即可全部开放;“辰山国家植物园”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在2至3年内形成整体框架,目标就是将这个由科研支撑的观赏性植物园,建成世界同纬度上最好的植物园之一;松江大学园区,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化过程中一大批规划标准高、绿化质量高、配套水平高的三高小区脱颖而出,这些小区成为融合松江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然,展现松江人文景观、绿色景点的重要单元。正是这些优秀的小区、校区、园区、城区构成了现实的花园松江。  



  
 来源: 新民晚报 作者:陈隽岭;金一铮;郑嬿 日期:200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