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15届“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隆重启动 倡导绿色发展模式 关注城市包容性增长
前言:“LivCom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竞赛”活动全称“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与社区国际竞赛”,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缩写UNEP)、国际公园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缩写IFPRA) 于1997年首次发起举办,联合国认可并支持的国际环境赛事。
“LivCom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竞赛” 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大赛,是目前全球唯一得到联合国官方认可的地方环境管理最佳实践模式的国际竞赛,也是世界城市建设与社区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竞赛分别在“自然与人文景观改善、艺术、文化与遗产管理、公众参与及赋权、健康生活方式、环保最佳实践、未来战略规划”等六大方面对全球城市与社区的最佳宜居实践模式进行全面评估。
十四年宜居理念积极倡导,全球示范效应已成 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创办于199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十四年来,包括英国伦敦、纽卡斯尔、美国芝加哥、迈阿密、夏威夷、加拿大多伦多、法国里昂、葡萄牙里斯本、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本东京江户川、阿联酋迪拜、南非约翰内斯堡等数十个全球国际名城相继冠上“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自2000年中国深圳率先参赛LivCom竞赛以来, 10年间,深圳、厦门、杭州、苏州、大连、广州、无锡、北京东城、上海松江等十多个中国城市及十余个区(镇)也纷纷戴上国际花园城市桂冠,跨进国际名城行列。
经过十四年的发展,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标杆性效应已经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号召力,并形成几个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第一,从经济发达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张。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创办之初,只有来自欧美的发达国家对此项赛事引起足够重视,每年的申报城市及获奖城市,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自2000年第四届开始,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参与,并开始逐年递增。到2009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已占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申报总数的60%以上,尤其是中国城市更是广泛参与此项赛事。2010年,中国城市与社区斩获4金4银的好成绩,震惊世界。
第二,从大都市向中小城市过渡。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有别于一般性的城市环境类活动,发展之初主要以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主要参赛群体。随着大赛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居意识的不断普及,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中小城市以及居住社区成为参赛的主力,此类型城市与社区牢牢占据了75%以上的参赛份额。
第三,国际化氛围日浓。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作为联合国“可持续性”理念在经济领域的细化与阐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联合国环境署随即在其“绿色新政倡议”中将此作为新时期绿色倡议的关键词,在LivCom竞赛的2010-2011年度出台的细化评审标准中,“包容性增长”理念更加深入。
2010年第十四届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共有来自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城市申报,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申报城市占近80%,人口10万以下的申报城市三十多个。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响应,深刻的证明了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广泛影响力。
LivCom中国十年,一线城市完成全面参赛,全面勾勒中国时代发展轮廓 2000年,深圳作为第一个参加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中国城市,收获了全世界的瞩目,在随后的几年中,广州市、上海市先后参赛,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正式宣布参赛,在芝加哥全球决赛上,东城区连下三城,斩获城市类综合金奖、遗产保护单项奖以及项目类(南锣鼓巷)金奖等三项大奖,成为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史上首个囊括三大奖项的参赛城市。
首都北京核心区---东城区的获奖,完成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大一线城市在此项绿色奥斯卡赛事上全面参与的大格局,不但标志着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得到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同时也昭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已得到国际主流层面的广泛认同;
回顾十年的参赛进程,2000年肇始于深圳,2001年花落广州,2005年牵手上海,2010年定鼎北京,10年来,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实现了从华南走向华北,从沿海走向内陆的全面跨越,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了中国城市经济均衡发展的时代格局;
2011年起,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全面聚焦中国新兴城市 随着四大一线城市的全面参赛, 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新的轨迹,并将更多的眼光投向新兴城市。回顾十年来在中国的竞赛历程,大多数是对城市已有成绩的肯定与褒扬,对新兴城市的发掘力度较弱。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各个城市的国际形象诉求更为多元化。如何应对这种多元化诉求,让世界了解这些新兴城市,让新兴城市获得更好的国际展示机会,成为LivCom竞赛中国组委会的主要课题。
2011年,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中国组委会将与国际组委会、国际专家组、联合国环境署及有关国际可持续组织深度探讨“国际宜居城市培育方案”,以国际典范宜居型城市发展模式为蓝本,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目标,全面辅导中国新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并将更多的中国新兴城市推向世界。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这是中国政府首次进行对外形象宣传,是正在崛起的中国面向世界的自信表达。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亦将更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与传达,我们期待通过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让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国面孔,了解更多的中国城市。
紧扣国际发展大势,不断深化评审细则 2010年开始,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为使自身更加国际化、普适性,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时调整了城市类别划分标准,使不同规模的城市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也能与同一级别的对手同场一比高下。同时,对评审细则进行了大力度的细化,新增若干条评审细则,使之更加科学。
类别 |
原标准(单位:人) |
新标准 |
A类(微型城市) |
≤2万人 |
≤2万人 |
B类(小型城市) |
2万-7.5万 |
2万-7.5万 |
C类(中小型城市) |
7.5万-20万 |
7.5万-15万 |
D类(中型城市) |
20万-75万 |
15万-40万 |
E类(大型、特大型城市) |
>75万 |
>40万 |
(LivCom国际花园城市 参赛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2011年,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评审细则再一次进行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强调不同人口数量与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的解构形式与职责的不同。以往的评审标准,更倾向于国际化现代型城市,对参赛城市的文化背景关注不多。新的评审细则除肯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其城市结构与职能的不同外,还特别强调了不同人口数量的城市,应当拥有相应的城市职责,并应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确保宜居的生存、生活环境。
第二,强调政策的指导性。在以往的竞赛中,更为注重城市在景观、文化、环境、公众参与、健康生活、未来规划等六大方面的具体措施,肯定城市的不断发展。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政府指导、吸引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加强了对于公共事业的政府指导。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顺应这一改变,首次将政府指导性政策作为一项考量标准。
第三,注重竞赛本身的指导性。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举办十四届以来,一直通过竞赛的形式,用“可持续性”理念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自身并不干预城市发展规划。本次评审细则的更新,逐渐加入导向性指标与评审条件,更加注重辅导性,将“可持续”理念植入城市发展、社区建设的全过程。
第四,新奖项的增加。2008年,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在城市、社区的奖项之外增加了人物贡献奖,褒奖那些在城市宜居建设中的杰出人物。2010年,新增“社会经济类”项目的评奖,将自然、人造项目以外的所有有助于达到宜居目标的项目纳入竞赛。据国际组委会秘书长阿兰•史密斯先生透露,2011年将会新增部分新的奖项设置,以推动全方位的宜居建设。
绿色奥斯卡韩国承办,第十五届竞赛报名正式拉开帷幕 第十五届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已确定将于2010年10月27日至3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这也是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第一次在韩国举办。2009年国际花园城市大奖得主——首尔市松坡区将作为本次决赛的承办城市。
首尔在2000多年来,一直是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核心,拥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又现代感十足。作为1988年奥运会主办地,首尔市松坡区将承办本次国际花园城市决赛放在与承办1998奥运会同等重要位置,松坡区区长朴春熙女士在致全球城市的邀请信中表示:“1988 年,在(汉城)松坡举办了奥运会,松坡因此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声誉,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也非常骄傲地宣布:2011年,我们将主办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的决赛盛典!”。
一场“绿色奥运”的序幕已经拉开 2010年,注定是属于中国的年份。中国经济在这年全面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在环境发展的另一个全球舞台上,中国城市也正在崛起----深圳、广州、厦门、上海松江、成都温江、大连、苏州、杭州……一个个中国的符号开始逐步进入全球的视野,在2010绿色奥斯卡的赛场上,北京东城包揽三项大奖,江苏无锡获得最大城市级别组全球第一,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
2011年伊始,随着中国红染红了纽约时报广场,更点燃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正自信的走进世界,逐步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而在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舞台上,谁将再次续写辉煌?
2011年10月韩国首尔,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