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顺德区总支部主委 王熙福:明确目标,以人为本
顺德应以参与“国际花园城市”的评选为契机,尽快确立城市建设的目标。近几年来,顺德经济高速发展、GDP已突破千亿大关。但是,城市建设的目标依然模糊,城市定位不明确。虽然,几年来也花了不少钱进行建设和改造城市,但是事半功倍,我们的城市没有特色,有点城不像城、乡不是乡的感觉。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如何让全体市民参与,让老百姓能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关键的问题。北滘镇在新城区域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城市的设计和建设理念新、充分考虑市民的满意度,市民参与率高,其经验值得在全区进行研究推广。
构建“国际花园城市”,要加大公用、公益事业建设力度。要以人为本,加大娱乐、体育设施的投入,以镇、街为单位,通过社区有系统地进行布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建设,为老百姓提供充足的休闲场所。另一方面,要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以社区为单位,建设健康社区,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民盟顺德区委员会主委 宋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滘的城镇建设从规划、布局到建设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特别是新镇区建设优先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而镇委镇政府却依然在旧镇区办公,充分体现了北滘镇委镇政府以民为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北滘城镇建设成绩如此突出,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镇领导的重视。这两点缺一不可。
顺德建设国际花园城市,我认为:第一,在搞好城镇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历史古迹的保护,要让人能够看得到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第二,要重视环保,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破坏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有消息报道珠三角土地重金属已全面超标,我也就此向区环保局进行了证实。发展经济、搞建设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一旦因此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影响了我们的健康,那到头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搞经济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三,搞好城镇建设要软硬件一起抓,既要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培养广大群众的现代文明市民意识,如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因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人的现代化上。
民建顺德区总支部副主委 郑宇阳: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
顺德构建“国际花园城市”,简单概括就是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
一方面要从“硬件”着手,改变目前顺德是“最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这种局面,必须提高顺德的城市规划水平,改善顺德的城市景观,提升顺德的交通纵深功能,不能再以小城镇的目光来审视顺德,不能再以顺德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如何厉害来为顺德落伍的城市化遮羞。必须清醒认识到顺德在确立了现代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战略蓝图后,必须摆脱原有落伍的、狭隘的小农观念束缚,集中力量构建我们的国际化花园城市。
另一方面要从“软件”着手,提高顺德的软竞争力,要从人的素质国际化、要从文化的国际化来提升顺德。这是顺德构建“国际花园城市”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要做到这一点,我概括为一名话就是“拿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拿进来”就是要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顺德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顺德的国际化水平;“走出去”就是要把顺德好的文化、好的理念传播开来,提高顺德的影响。
民进顺德区委员会副主委 舒悦:塑造具有岭南水乡风情的国际性花园城市
顺德从地理形态来看,是一个具有岭南水乡风貌的城市,古桥、绿榕、渔舟、纵横交错的水网,万千绿意的岭南植被,使顺德完全有条件把自己的城市景观塑造为具有岭南水乡风情的国际性花园城市,我们要充分用好水、花、各类植物、桥、舟,这些水乡元素来塑造自己的城市景观。
顺德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是一个具有典型岭南广府文化的城市。状元文化、科举文化、书画文化、粤剧文化、饮食文化、武术文化、织梳女文化都在国内外占有独特而具魅力的文化历史地位,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历史文化来塑造顺德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
顺德从当代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来看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水平都位居前列的城市,这样的城市综合实力完全能使顺德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的花园水乡城市。
农工党顺德总支部主委 蒋丽霞:用国际标准规划顺德、建设顺德、管理顺德
顺德要构建“国际花园城市”,要学习和借鉴东莞市许多极具前瞻性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的“未来规划”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按国际标准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尽快缩小与国际花园城市之间的差距。
第一,建设国际花园城市,必须按国际标准规划顺德的城市,增强城市规划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增强先进性,就是要以世界发达国家的著名国际化城市作为参照系,在国内要瞄准上海、北京等先进城市,改变顺德城市规划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增强科学性,就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使规划有利于我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重组,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保证;增强权威性,就是要把顺德作为一个城市整体,深化各层次规划,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城乡全覆盖。加强城市立体规划,充分利用地下和空中资源。突出中心城区和各镇城区建设,强化规划控制和专业规划的设计完善与配套衔接,完善城乡空间布局。继续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建立规划编制的统筹协调制度,健全城市规划民主决策机制,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全社会的参与度,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第二,建设国际花园城市,必须按国际标准建设我们的城市,树立精品意识,形成鲜明特色。在城市建设方面,要将城市产业特色与现代城市景观特色相结合。树立精品意识,就是要杜绝低水平建设,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程,都要参照国际化城市的标准来进行。形成鲜明特色,就是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或区域影响的大型文体、娱乐设施和国际化的住宅小区,加强城市景点、标志性建筑、广场、街景等景观要素建设,结合顺德实际建设一些突出特色的功能区,建立自然和谐、具有人文特色的理想人居环境,使城市建设体现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营造顺德独特的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
第三,建设国际花园城市,必须按国际标准来管理顺德,用国际标准来衡量、评价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我区的城市管理和运营水准还不高,要使城市管理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改变运动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参照世界上国际化城市的管理经验,形成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向精细化管理要水平,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镇)三级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我区的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使城市管理网络逐步延伸至基层,服务到社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城市容貌标准化管理,抓好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启动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队组建工作,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民意,实行查管和疏导并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交通、环保等热点、难点问题,为社会营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中国致公党顺德区总支部副主委 张薇:以“创花”为契机,提高顺德幸福指数
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广东省的癌症发病率居全国第二,顺德的肝癌发病率居全国第一。这个数据令人震惊!据说现在香港人都不愿意购买珠江三角洲的蔬菜了,因为珠三角的土地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如果我们只顾发展经济,而不顾环境的污染、恶化,钱是赚多了,但吃不好,睡不好,没有幸福感,没有健康,甚至失去生命,那么,我们发展经济的意义又何在呢?
反观内地的一些城市,如郑州、西安、赣州等,经济虽然不是最发达,但这些年来他们更注重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市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等,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满意度提高,幸福指数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外有东莞、内有北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以“创花”为契机,为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而努力。建议区委区政府,并上报佛山市委市政府,应转变观念,奋起直追。要早做规划,做长远规划,做好规划,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地搞好城市建设,创造一个人民群众宜居的家园。
九三学社顺德区基层委员会支委 陈晓贵:让顺德市民拥有绿色的家园
要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就应在城市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保实践、公众参与、健康生活方式和未来规划六个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是,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与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要在这方面取得明显进步,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就会有力促进其它五方面的进步。假如顺德有世界一流的公路、有世界一流的休闲、健身场所、有全球好的住房,但是如果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充满有害颗粒和刺鼻的气味,土生土长的蔬菜、水果和粮食中有害物质超标、水产品中重金属超标,那末,美丽的外表之下仍然是低素质的生活。因此,环境保护做好了,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顺德人真正享受在国际花园城市的高质量的生活。
顺德区经贸局外贸科科长 周红:改善城市面貌,创建宜居环境
近年,顺德的经济发展迅猛,涉及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也长足进步。但与昆山、东莞、中山等经济水平与我区相当的地区相比,我区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综合管理上则有明显的差距。为继续保持我区的城市竞争力,应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推行环保措施,创建宜居环境,切实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我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一、工业发展应坚持集中在园区连片发展,选址须充分考虑对周边农田、水源及居民区的影响,园区规划建设中还须确定工业污水、废气和垃圾的处理方式;二、路网建设和公共交通建设应更科学和便民,以应付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私家车,尽力完善公交系统,中心城区的公共停车场建设也须同步跟进;三、城市建设应设定主题和主色,并通过报建环节加以把关,务求建筑物风格的总体协调和突出城市特色;四、城市绿化覆盖和保洁工作应加强,非主干道两旁和居民区的绿化须增加;五、适当增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并在中心城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六、疏浚河道,改善水质;七、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提高市民对顺德的归属感,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注重社会公德,尤其须加强对企业家的宣传教育,以求改变部分人急功近利的营商理念,强调事业发展不应破坏甚至牺牲生活环境和目前仅存的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顺德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谭振东:科学规划、建立机制、全民参与
对于顺德构建“国际花园城市”,我觉得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科学地制定我区长远发展的、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着眼10年以至30年以上的发展。规划要明确定位,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顺德应该是何等规模的城市;构建顺德特色的“国际花园城市”,要依托河涌自然地理环境,突出水乡风貌;要结合顺德的历史和文化,特别要反映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要保持历史的延续;要做到现代与传统的合理融合,既有现代的元素又有鲜明特色。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实施规划的工作机制,包括实施和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成立一个区领导主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实施组织或机构,围绕规划制定实施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规划得到执行。同时要成立由人大政协主导下由代表委员、民间团体和市民代表组成的规划实施监督组织,并构建一个全市民参与的平台,对每年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提出意见,并监督保证规划的落实。
第三,要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引导市民广泛参与,使市民成为建设“国际花园城市”和享受成果的主体。让市民、各种民间组织参加从规划到实施全的过程,激发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市民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提升市民的城市意识和城市行为,也促进政府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服务型的政府。